毕节有950多万户籍人口,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。把“人口红利”转化为“人才红利”,是助推毕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,也是奋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必然要求。
近年来,毕节深入落实省支持毕节人力资源开发“1+2”政策措施,加快实施“人才强市”战略,印发《毕节市贯彻落实
倾心育才——打造人才“强磁场”
毕节坚持将人才资源作为“第一资源”,抓住统一战线“地域+领域”组团式帮扶、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机遇,同步推进“人才强市”计划引才、“揭榜挂帅”项目引才、“四不唯引才”“柔性引才”和人才“蓄水池”引才,精准引进重点行业、重点领域发展所需人才。
6月12日,台盟中央“地域+领域”组团式帮扶毕节工作座谈会暨“徐祥龙博士工作站”揭牌仪式在毕节市中医医院举行。近年来,这样的情景在毕节频频出现,为毕节持续积蓄人才力量。
互联网营销班培训现场 李 华 摄
近年来,毕节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和政策集成,研究出台含金量更高、指向性更准、竞争力更强、配套性更全的《毕节市招才引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》“1+3”改革文件,设立专项资金,抓好要素保障,全力打造人才集聚洼地。
——健全培养体系育才。推动全市构建以市管专家、拔尖人才为引领,行业领域人才培养计划为补充的“2+N”人才培养体系,整合资金、项目、政策等资源,给予人才综合性支持。
——丰富培养方式育才。争取上级部门支持,用好东西部协作和统一战线帮扶资源,积极组织教育、医疗领域重点人才“走出去”。
——聚焦重点领域育才。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、非公有制领域人才、社会工作人才总量,抓好人才倍增行动计划落实,统筹开展重点产业职业技能培训,大力培训村干部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人员等,着力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。
——做到人尽其才。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,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管人用人自主权,强化日常服务和过程监管。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,提升基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。
……
欲致鱼者先通水,欲致鸟者先树木。
2023年以来,毕节通过聚焦需求引才、拓宽渠道引才、创新方式引才等方式,精准引进符合全市发展所需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825名,“银龄计划”引进留用省内外医疗、教育等领域退休专家人才182名,“双招双引”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640名……数据的不断更新,见证着毕节人才“强磁场”的形成。
系统培训——提升技能强本领
“以前都是自己学,没什么经验。经过培训后,学会了和网友互动的一些技巧,现在直播才10分钟就有400多人观看。”今年4月,在黔西市锦绣街道接受互联网营销培训后的郑凯说。
在毕节,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像郑凯一样,通过参加系统培训,从“门外汉”变成“手艺人”,凭借“一技之长”增收的故事不断上演。
近年来,毕节按照“建设一批培训基地、打造一批劳务品牌、培育一批技能人才”的工作思路,在“扩增量、减存量、提质量”上下功夫,大规模、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全力推动技能培训质效提升。
工作人员介绍岗位详情 严 飞 摄
——强化院校作用发挥。推动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发力,着力推动产教融合,与部分优质企业开展校企合作,推动技能人才“订单培养”。今年以来,全市累计举办校企合作“订单班”58个;建立“毕节叉车工”“毕节网络主播”等培训基地3个,开展“订单式”培训1.55万人。
——扩大技能培训规模。强力推动“毕节市就业技能网络培育平台”建设,进一步畅通“线上线下”技能培训渠道。紧贴市场用工和劳动就业需求,聚焦各类重点群体,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技能培训。今年以来,全市完成学校食堂厨师培训5600人次,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企业职工培训1.22万人次,开展公益性岗位人员转岗培训1.33万人次。
——推动工匠品牌打造。发挥市场主体和各类培训主体聚合效应,统筹市直相关部门力量,聚焦劳动密集型产业,全力打造毕节建工、毕节织工、毕节乡厨、毕节康护、毕节农技等“五大品牌”,累计培育“毕节工匠”技术技能人才8.94万人。
一条条措施,一项项行动,让劳动力有了“一技之长”,找准了打开增收致富门的“金钥匙”。
搭建平台——精准服务促就业
6月17日,由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市教育局、共青团毕节市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毕节市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,在毕节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行。
“在校期间我多次参加实习,对于此次应聘,我很有信心。”求职者况春刚说。
招聘现场,来自广东、杭州等地的多家企业到场招聘,各招聘展位前人头攒动。“我们公司不限学历,不限专业,工资按计件算,多劳多得。”广东康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黄嘉文说,不到1小时,他们就收到不少求职者投来的意向登记表。
在毕节市晶煌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工人正在忙碌。 张晓勇 摄
就业,是民生之本。今年以来,毕节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,不断优化就业服务。今年1至6月,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.96万人。
数据的背后,是毕节围绕解决群众就业问题,打出系列“组合拳”的结果。
——搭建劳务协作平台。因地制宜发挥劳务协作工作站作用,实现资源优势互补,着力构建市外就业服务一张网。目前,全市累计与省外67个城市签订(续签)稳岗就业劳务合作协议,建成驻外劳务协作站21个。
——强化返乡返岗监测。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,强化部门联动、市县协同,采取“大数据+铁脚板”模式,不断优化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监测和返岗服务。
——推进数字赋能就业。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功能和数据更新,通过“贵州人社”“毕节扫码找工作”等平台累计发布岗位41.62万个,吸引扫码关注44.75万人次;建成9个县级零工市场、341个零工驿站(就业驿站)、32个村级综合服务驿站,举办招聘会586场,提供就业岗位数20.27万个。
成绩鼓舞人心,使命催人奋进。
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毕节将继续抢抓政策机遇,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效,加快推进技能平台建设步伐,不断扩大技能培训规模,努力健全就业服务机制,全力打造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,为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