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海岸新区启动“千名人才进新区”集中选聘活动

3月13日上午,记者从西海岸新区“‘千名人才进新区’集中选聘活动”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新区正式启动“千名人才进新区”集中选聘活动。此次活动通过深入摸排西海岸重点产业和城市发展需求,共收录101家用人单位2100余个优质岗位,涉及智能制造、高端装备、人工智能、数字经济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。3月中旬起赴全国多个重点城市的高校开展为期3个月的“招才引智名校行”选聘会,诚揽人才来新区就业发展。
倾心引才
打造聚才汇智“新高地”
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,肩负着经略海洋、融合创新、自贸试验区建设、体制机制创新四大战略使命,先后被评为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、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“最具吸引力10强城区”。
此次集中选聘活动通过深入摸排西海岸重点产业和城市发展需求,共收录了101家用人单位2100余个优质岗位,涵盖民营企业、国有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、教育卫生系统等诸多岗位,涉及智能制造、高端装备、人工智能、数字经济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,并针对博士、硕士、本科等不同教育背景群体,提供精准岗位适配服务。
为全方位招揽各路英才,从3月中旬开始,新区将组织部分重点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,分阶段到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南京、武汉、西安、成都、哈尔滨等城市,面向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中山大学、南京大学、武汉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四川大学、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开展为期3个月的“招才引智名校行”选聘会。
选聘会现场,新区将开展政策宣讲,全面解读人才引进政策、产业发展及岗位需求,开设“双选会”校园直通车,现场接收简历、组织面谈交流、现场签约。同时依托“职海冲浪”“青西智找活”微信小程序,开放线上投递简历窗口,并在新区东、西区两个人力资源大市场设置“千名人才进新区”简历投递固定窗口,线上线下全方位畅通求职渠道。
为打破城际之间距离感、陌生感,消除职业选择顾虑,新区推出5条产业研学精品路线,让各地青年人才沉浸式探访新区企业,先体验、再签约,同时设置“政策兑现快车道”,入职即享档案转递、住房公寓、补贴申领、职业规划指导等“打包式”服务,可谓诚意满满。
作为青岛实体经济集聚区和重要产业基地,新区经济实力雄厚、产业体系完备,“5+5+7”重点产业强势突破,现代海洋产业加速崛起,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、绿色低碳新材料、氢能、影视产业等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全面起势,潍柴智慧重工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项目为制造强区建设增添强大动能。2024年,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61.3亿元、增长5.8%,主要经济指标对青岛市增长贡献度超过30%,综合实力稳居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,连续五年上榜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。
此外,新区集聚了中国海洋大学、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等17所知名高校,在校师生22.6万人,人才总量突破90万。“仲华”热物理试验装置、空天动力等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加速布局,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、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等88家“国字号”大院大所在新区落地,同时拥有306家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、1750家高新技术企业,众多科创平台为广大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。
悉心用才
搭建人才成长“大舞台”
如何让“英雄有用武之地”,让人才专心干事创业?新区的答案是:搭平台、建阵地,让各类人才有获得感,有施展才华的舞台。
为此,新区聚焦实战能力,打造实践育人“大平台”,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“驻区高校大学生名企游学”专项行动,发布了5条新区产业研学路线和《驻区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电子手册》,让大学生能更近距离感触新区发展“脉搏”。在船舶海工、生物医药等领域建成了148家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和研究生实习基地,联合驻区高校打造14处“职达校园”人才就业服务站,切实提升青年人才实习见习体验。同时,新区高度重视人才产业创新平台搭建工作,推出了“青博荟”博士后服务品牌,积极开展博士后科研平台申报工作。截至目前,新区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家,省、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1家,覆盖了海洋科技、智能制造、新能源与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,累计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140余人。
聚焦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,实施“超级实习生”计划,面向省内外知名高校,每年提供3万个实习岗位。对于在新区实习基地实训的在读研究生,给予每人每月3000元生活补贴;对于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,给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就业见习生活补贴。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导师团、创业导师团,通过专题讲座、结对指导、学习沙龙等形式,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帮扶和专业指导。
围绕扶持大学生创业,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最高1.2万元的创业补贴,以及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,对初创期项目提供200平方米免费办公空间。连续6年持续举办青岛国际人才创业周暨“蓝洽会”系列活动,面向全球加速汇聚高层次人才和项目。下一步,将举办高校科创成果转化精英挑战赛,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材料、现代海洋、高端装备、生物医疗等五大方向,专设高校大学生赛道。
为充分用好人才,优化育才生态,打造产教融合“新高地”,新区立足“5+5+7”重点产业集群,建立“产业需求-专业设置-人才输送”动态匹配机制,在高校开设“冠名班”“订单班”,推行“工学一体化”菜单式教学模式。去年,围绕包括青年在内的重点群体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800人次。在深化“政校企”合作方面,创新举办“产才融合、工学交替”集中对接会,成立“产教融合”协同发展中心,促成驻区高校与京东方等40余家重点企业围绕实习实训、人才输出等方面达成合作。
暖心留才
优化人才服务“生态圈”
水积而鱼聚,木茂而鸟集。新区不仅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揽人才,以求贤若渴的态度爱惜人才,更致力于以体贴入微的服务留住人才。
为了让人才在新区能够安稳立足,新区聚焦求职人才临时性住房需求,在产业园区、核心街区、楼宇商圈等区域,打造15处青年人才驿站,为求职人才提供最长15天免费住宿。建成海智融园、海汇融园等产业博士邨项目5处,建设星光岛青年人才“智汇公寓”;给予本科每月500元、硕士每月800元、博士每月1200元的住房补贴,保障三年“安居无忧”。对于有购房意愿的青年人才,按照硕士5万元、博士10万元的标准发放购房券;在购买住房后,将给予硕士每人10万元、博士15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费。
在人才成长方面,新区不断拓宽人才发展路径,积极推动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,探索实施“新八级工”职业技能等级制度,新区现已有159家企业具备自主评价资格,4002名技能人才通过自主评价获得职级晋升,极大地助力了人才的自我成长。同时,新区还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集成电路(新型显示)、工业互联网专业职称评审试点,畅通技术研发人员成长渠道;举办工业互联网(集成电路)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级高级研修班,先后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、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6家,以及其他各类技师工作站68家,建立企业职工培训中心112家,助力新区技能人才加速成长。
此外,新区创新打造“就业创业一张图”电子导引,归集了210条就业创业、社会保险等政策及教育医疗、住房落户、休闲体育等常用信息,为人才提供“一站式”就业创业服务。完善高层次人才“举家引才”服务模式,将公积金绿色通道、父母颐养社区等优质资源纳入区级服务绿卡“惠才通”平台。启用“菁英之家”服务平台,实现在线提交需求、受理、评价等数智化服务,全面落实各项便捷服务举措,不断提升人才获得感、满意度。
为了更好地赋能青年人才,新区持续拓展具有年轻态、时尚味的青年成长共享空间,全域布局“蛤蜊青年磁场”、“青苗干部”赋能中心等青年社区,开发潮流运动、创意旅行、露天音乐节等九大类社交场景,为来新区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打造更优质的生活和发展环境。
城市承载青年梦想,青年引领城市未来。依托“千名人才进新区”集中选聘活动,西海岸新区诚邀各路青年人才来西海岸携手逐梦,共建美好未来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