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失的猎头电话:只想着眼下的日子,未来真的有点悬

01.

11月底的一天,连续熬夜三天的王先生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,就被领导叫去了经理室,十分钟不到,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在他脑袋上炸开了,原来,他所负责的项目因为种种原因即将被解散,领导说,有什么要求尽管提,公司方面一定按规矩来,该有的补偿金一分也不会少。

王先生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了出租屋,想到眼下快年底了,房东大约很快又要来收第一季度的租金了吧。

要不要留在这座城市?

还是就此收拾行李回到老家?

王先生心有不甘,他拨通了去年和他联系过的一名猎头电话,响起了一个冰冷而机械的女声:“对不起,您所拨打的电话为空号,请查证后再拨......”

王先生看着那个电话号码,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笑话。

去年的冬天,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,猎头的电话三五天就打过来:

“王先生,您好,这边有家不错的公司......您能考虑下吗?”

“王先生,您好,有家创业公司目前正好缺一名中高管,薪水什么的都好说,请问您有意向谈谈吗?”.......

那个时候,王先生不胜其烦,好几次想把这个号码拉黑,但想想,万一哪天用得上呢,就没有去管。

倒也不是王先生故作清高,只是当时公司发展还不错,并且领导也找他谈话了,说年后上马一个新项目,有意让他负责,云云。

现在可倒好,等王先生想要寻找下家的时候,猎头居然离奇消失了。

02.

《中国证券报》曾经有过专门的报道,大意是“不是猎头的电话消失了,而是很多招聘岗位消失了。”

从行业分布来看,有三大行业人员下降最为明显,分别是互联网、金融与地产,特别是互联网行业。

消失的猎头电话:只想着眼下的日子,未来真的有点悬

今年4至9月,天风证券在前程无忧上共爬取了894万个招聘广告,其中,4月抓取到了285万个,5月下降到208万个,6到8月进一步下降到100多万个,9月则仅剩83万个。也就是说,9月相比于4月,招聘广告减少了多达202万个。

这一轮寒冬,影响的又何止王先生一个人呢?

来访者李小姐(化名)眼下的焦虑程度不比王先生少。

李小姐大学学的是金融专业,毕业后来到银行上班,因实在受不了银行工作的繁琐和枯燥,便跳槽到了一家小型券商公司,刚开始那几年效益真心不错,待遇也是水涨船高。

然而最近两年,大平台的资金优势逐渐彰显出来,很多项目都倾向于寻找大平台合作,小平台的生存越来越艰难。

李小姐思忖着,是否要重新回到银行上班,还是跳槽到大的券商公司去。

但问题是,不论是重返银行,还是跳槽到大公司,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。

银行这几年的业务下滑众所周知,别说一个中途退出的人重返职场了,连银行自身的人员都显得有些冗余;

而大平台的用人标准更是大幅提高,由于度过了快速扩张阶段,大平台渐渐来到了稳健发展时期,自然要求“人才升级”,尤其当中小平台人员纷纷挤向大平台时,大平台的门槛自然会比以往更高。

按照李小姐目前的履历和情况分析,两条路都是阻力重重。

03.

让人感慨的是,很多人只有在职场中痛不欲生的时候,才会想起“职业规划”这件事。

但事实上,“职业规划”真的不能也不应该是“救命稻草”,它更像“防患于未然”的提前战略制定和部署。

如果事先不做规划,等到事到临头才想起来,恐为之晚矣。

多少人因为没有规划,二十多岁听从家人的建议、冲着最热门的行业去了,丝毫不去分析这个行业的前景,也从来不曾考虑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在这个领域发展,他们对于自我的认知程度低下,对于外界探索也少得可怜,更让人揪心的是,有的甚至从来不去动脑思考,而是一味坐等其他人给自己指出一条路。

问题是,即便侥幸指出了一条路,也得你自己走不是?

二十多岁,大家都年轻气盛、年富力强,可以拼体力,也可以熬夜,但过了几年之后,尤其到了二十八九的年纪,有人已经蓄势完毕,实现初步跃迁,有人依然得过且过,今朝有酒今朝醉。

时间一路往前奔流,从来不回头。

到了三十多岁,尤其是35岁左右这个点,那些早做规划与储备的人,有的俨然在某个领域站稳了脚跟,成为业内专家或管理者,正沉浸在“收获”的喜悦中;而缺乏规划的人,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逐渐“被优化”,却毫无反抗之力。

一个系统的职业规划到底在做什么?

说到底就这三件事的局部或全部:

1、认识与了解自我;

2、发现并利用机会;

3、识别并规避风险。

04.

自我认知方面这里就不赘述了。

关于机会和风险方面,我们需要学会一点,即,对职业进行预判。

关于职业预判,我们谨用广告文案这个岗位为例,大致展示下“职业预判”的思路。

从大类上说,广告隶属于服务业,服务业的特点就是受制于客户的需求,例如在广告行业,客户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客户对广告服务的期待值,而客户期待与需求往往决定了广告公司提供怎样的服务。

从客户特点来看,处于竞争激烈行业中的企业就会倾向于通过广告寻求业绩的突破,例如电商企业。

从工作内容和强度分析,如果一家广告公司(乙方)服务的大客户里有电商企业(甲方),那么甲方必然会对乙方的服务时效和结果提出较高的要求:比如投放的广告文案必须在一周内完成,且文案创意必须精妙,文案的语句及逻辑也必须无缝衔接,等等,所以“时间紧,任务重”几乎是一定的。

从工作特点来说,整个过程中客户会反复要求修改,对于该从业者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

从人员能力要求分析,如果想要从事这个行业并且有所作为,就必须了解能力层级。

通常来说,能力分为三层,一是技能,二是知识,三是才干。

70%左右的人靠技能吃饭:

例如多数文案工作者只知道成天写宣传稿件,至于如何挖掘商品的卖点,巧妙地提出一些创意,则显得异常吃力,这是平庸的文案。

25%左右的人靠知识吃饭:

部分文案从业者会动脑子琢磨,怎样的文案通过的概率较大,这里面有哪些规律,一份让甲方满意的文案,大体需要哪几个要素,文案的开头如何抓住读者眼球,文案的中部及尾部如何激发读者的购买欲,等等。

这类懂得知识的文案,是市场上优秀的文案。

只有5%左右的极少数人靠才干吃饭:

这些文案工作者压根不需要刻意研究,他们一动笔就知道该如何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,一篇文章下来如何抓住对方的心理,激发对方的购买行为,甚至可以给甲方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等等,这是顶尖的文案。

而这5%具备的职业素质,就是“才干”,它指的是“始终如一的思维方式、持续优秀的能力表现。”

在选择一个行业或岗位之前,你不妨按照这个思路整理下——

你的目标岗位需要的能力有哪些?

潜藏着哪些风险?

你是否能匹配这样的岗位特质?

如果需要达到优秀甚至顶尖的水平,你需要进行哪些努力?

等等。

而面对职业危机束手无策的,往往以70%的职场人居多。

他们的能力相当于新手水平,只知道照葫芦画瓢,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这样的人即便工作了十年八年,实则注水过多,没有获得和年龄相应的能力积累。

05.

对于前文的王先生而言,他毕竟带过团队负责过项目,完全可以从过往经历梳理,提炼自己的通用能力,再去往相关领域进行迁移,寻找一些机会,倒也不是难事儿;

但对于前文的李小姐,通过沟通后发现,她对金融行业既不喜欢也不擅长,只是当时冲着不错的待遇和行业红利去的,该有的能力积累一点没有上来,所以对她而言,需要放低职业期待,寻找一个愿意开始且能够起步的职业重新开始。

最后,我想强调的一点是,职业发展本质上就像一场赌博——

如果你技术一流,手里的烂牌也能打好;

如果你技术一般,就应该衡量手里的牌,预判这场赌局的结果,看自己是否能承受可能的损失。

如果你能想明白这两点,也许下次依然会遭遇“被裁员”,希望那个时候的你,早已提前做好了相应的防范和准备。

“如今虽然自甘寂寞,远避山上,但却依然时常会有些身不由己的悲哀。可是最近我已经懂了,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子的。”——古龙

消失的猎头电话:只想着眼下的日子,未来真的有点悬
 

相关产品

评论